我是来自中加化工111的周承天,来到英国365网站国际教育交流学院,开启了我人生中全新的一页。刚刚经历了枯燥而劳累的高中三年,这里的一切让我无比的欣喜:教室窗明几净,图书馆藏书浩瀚,导师们学识渊博并且平易近人。这里还有各种丰富的社团活动、漂亮的篮球场、先进的游泳馆……多彩的大学生活简直令人目不暇接!这些都让我一扫之前对自己高考失常的失落,甚至有种重生之感,再次对自己的未来无限憧憬。
上大学之前,我就把目标锁定在出国留学。前几届优秀学生的成功案例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。他们获得了honor学位,申请到世界顶级大学的研究生,或是在国外得到了非常好的工作。我对自己的规划也是这样的:两年读完本科,申请研究生,完成研究生之后试着在国外和专业相关的工作,让自己得到最大的锻炼。关于我的专业,大学前后我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。之前选择化工只是因为觉得前景不错,而自身没有太多兴趣。高中的时候学物化,喜欢物理,不喜欢化学,因为之前学过美术,那时候最向往的专业是建筑。后来阴差阳错选择了化学,却发现大学里的化学完全不是之前我所接触到的“化学”。高中里的化学,除了背方程,就是记题目知识点,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奥秘。大学的化学课,注重机理,注重拓展,并且与生活和工业联系紧密。而我对化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,非常感谢封学军和王治明两位教授,除了带给我们精彩的授课,他们本身的经历对我们也是非常大的鼓舞。
在教学方面,国际学院实行小班化教育。我们班只有十四位同学,所以老师往往可以熟悉每一位同学,把精力集中到每一位同学身上,这样会比几百个人一起挤在大教室听课有效很多。毫不夸张地说,我们得到了比绝大多数大学生更好的教育资源。在这样的条件下,只要有足够的决心与毅力,我们可以在学术的道路上开辟捷径。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院有前辈能够前往多伦多大学、皇后大学深造,能够在爱尔兰直博,能够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。
进入大学,“创业”、“兼职”这些字眼开始映入眼帘。从比尔盖茨、扎克伯格到俞敏洪、李彦宏。这些成功者的光辉让我们羡慕不已,心理也不禁蠢蠢欲动。曾经想和同学一起建家教中心,组游戏代练中介等等,但是由于精力财力能力上的欠缺,都没有做出名堂来。想想有那么一点幼稚,有那么一点可笑。不过从来不后悔这样的尝试!
另外一块宝贵的财富是我们身边的同学。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,他们为我增添了太多温暖。我们院的人数比较少,不能像其他大的学院那样浩浩荡荡排出几千人,举办一个活动可以有很大的排场。但是,一直觉得我们院的同学心是最齐的,也是最真诚的。最令人感动的是那批在我骄傲的时候嘲讽我,而在我最失落的时候默默给我支持的朋友。真是因为如此,我倍加珍惜与每一位同学的情谊,我愿意和每个人成为至交好友。可能大家性格、作风上会有差异,但这些都不会影响大家成为朋友。在学生会的两年中,我也一直抱着这样的心态,所以过得很开心。有人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,而我却觉得这里是一个大家庭。
两年的学习中,我获得了国家奖学金、校特等奖学金、校三好学生、优秀学生干部;获得了校英语辩论赛冠军、数学竞赛二等奖、校英语词汇竞赛二等奖、新生杯篮球赛第四名等荣誉。我也担任院学生会主席,参加了有机合成国际会议以及恐龙园国际动漫艺术周的志愿者服务。这些收获让我坚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,更坚定了自己的步伐。
大二将近尾声,离出国的时间不远了,回想在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点点滴滴,除了不舍,更有万分的感激。感谢对我们悉心栽培的老师,感谢身边的兄弟姐妹,感谢大学生活带给我的蜕变。